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借力互联网+工业化广东制造业弯道超车

东莞“机器换人”初见成效,毛织行业工人缺口数量下降25%羊城晚报记者王俊伟摄(资料图)

羊城晚报记者

孙晶帅鹏坤林曦

2015年,作为广东经济支柱的工业已经悄然展开了与互联网的结合,新的创新土壤散发出阵阵芳香。

在这场“互联网+”工业化的革命中广东经济有何新的发展亮点?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广东正在修改完善《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将尽快报省政府审定实施,加快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

记者调查发现,广东的家电、家居、服装等行业已悄然开始了互联网经营模式,而广东的一些产业园区则开始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工业化升级,令信息成为企业的资产。

新模式

“机器换人”与定制化生产

面对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广东的工业制造业正在与互联网结合,在智能化生产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省经信委总经济师王月琴表示,“机器换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使用现代化、自动化的机器装备提高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益,操作机器仍然需要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人。加强对工人的职业技术教育很重要,政府有关部门会提出具体的职业技术培训规划,确保在“机器换人”的同时,工人不会失业,还能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在这方面,广东服装业走在了前面。在顺德均安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的制造车间里,一条条机器手臂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地工作,自动化提升令车间的生产效率提高了30%—50%。

而在家电领域,定制化的生产流程改造也悄然开始。4月16日,位于广东佛山的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迎来一件大事,首批由50万用户参与定制的洗衣机正式下线,让用户定制家电由设想变为现实。

这件事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对传统工厂大规模制造模式的颠覆。据了解,佛山海尔工厂采用了高柔性的自动无人生产线,建成了行业首个精密装配机器人社区。基于先进的信息化系统,还实现了全程可视化。全球各地的用户通过PC、手机等终端可以实时看到生产信息,比如何时排产、何时上线等,并看到核心模块的供应商信息,以及安全、噪音等核心质量信息等,将生产工厂全面透明化。

工厂一名负责人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与传统工厂‘克隆’产品不同,海尔互联工厂可以为全球每一个用户定制洗衣机产品。”

对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造正成为家电行业的一股潮流。美的空调事业部在南沙打造的样板工厂也基本实现了生产机器人与物流机器人的有机结合,打造了“无人车间”。在美的集团副总裁袁利群看来,今后生产模式还需进一步智能化,“消费者可以与工厂直接对接,实现个性化的定制”。

服装业同样在利用“互联网+”进行改变。广东爱斯达服饰有限公司总裁樊友斌研发了“智能裁缝”个性DIY定制商城系统,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收到量身定制的服装。据悉,消费者可以登录该公司的虚拟试衣系统,通过视频扫描,将自己的身高、体型等三维画面显示在电脑上。随后,在大量的面料、色彩、图案和款式中进行选择,系统可以展示出根据消费者身材虚拟出的服饰穿着效果。最后,消费者在调整完善自己的设计细节后便可下单。而工厂在接到订单后,利用自主研发的全自动铺布、裁剪设备进行个性化生产。从下单到到货,仅需72小时。

“移动互联正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C2B是传统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樊友斌说,物联网和制造业的融合使得生产个性化,小批量产品具有盈利可行性。

新产品

可以与人沟通的家电

“互联网+”对于工业化的改变还体现在产品的创新上。

作为国内最重要的家电生产基地,珠三角的家电企业引领着中国家电行业的发展潮流,也最早在“互联网+”上做出了探索和尝试。

2011年,创维就率先推出了“云电视”,不仅可以收看来自互联网的内容,同时还具备健康监测等功能。之后,国内电视企业便开始争相“腾云”。实际上,这只是电视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前奏。2014年,电视智能化掀起小高潮,包括创维、TCL、康佳在内的企业纷纷开启互联网转型,电视的定义不再是可以接收电视信号的一块屏幕,而是既可以接收电视信号还可以收看互联网视频内容,既可以在电视上玩大型游戏,还可以在电视上进行购物的智能电视。

不光是电视可以智能化,连空调、冰箱、微波炉等各种家电也能够智能化。志高在空调行业中最早推出“云空调”,具备智能操控、在线检测等多项新鲜功能;美的的智能空调,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在你还没到家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手机让空调开始制冷;而智能冰箱可以主动告诉你哪些食品已经到了保鲜期。

“家电可以与人沟通了,智能家电产品已经超越了人们对家电传统的理解,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助手’。”一位家电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告诉记者。

专家观点

工业4.0时代信息即资产

目前,中国很多制造业企业在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领域仍停留在2.0向3.0过渡的阶段。如何实现向4.0的跨越?

罗兰·贝格大中华区总裁刘文波在日前揭阳中德金属城举办的培训班演讲中表示,德国工业4.0强调在满足高度定制化需求的同时,保持生产制造的高效率。中国智能制造概念更强调利用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提升中国制造业的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商业模式。

制造业要向4.0跨越,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外,转变思维模式也很重要。“据我了解,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仍使用以功能为导向的生产流程,我们要从以功能为导向的思维模式转变为以流程为导向,不要只关注制造流程,更要学会规划整体流程。”同样作为演讲嘉宾的柏林弗劳恩霍夫研究院工程师托马斯·克诺特表示。

而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安筱鹏则建议,目前制造业出现了很多新的产业业态、技术趋势、商业模式,企业家需要树立信息的资源观,要把信息作为资产。

利用“互联网+”弯道超车

“我们的理念是‘互联网+’,它是一个引领的产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认为互联网不仅仅是技术,还包括一种互联网的思维、技术,以及带来整个生产组织的方式的变化。从这样一种互联网思维、战略和理念或者具体的生产组织模式下进行改造,引领原有的产业升级,这里面既包括传统产业也包括新兴产业。

向晓梅表示:“互联网对产业带来的变革最终结果会出现两类:一类是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会替代整个行业;还有一类只是生产技术的改进,在智能制造方面有促进作用。还有一些新兴的产品,比如大家都说无人机就是互联网下的产品,这些新兴产品只要发现市场空间,只要有人使用,对技术等其他方面要求不是太高的情况下,只要组合资源生产出来就可以了,它的核心就是把成本降低,抓到用户就有了竞争力。所以互联网下核心是用户,这就是为什么滴滴打车、抢红包要投入这么多,就是为了抓住用户,让你形成习惯。靠用户赚钱,这就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

对于“互联网+”工业化的变革,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导师毛蕴诗认为,结合软件和大数据分析,推动互联网、云计算、机器人等与特定产业相结合,可以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促使特定产业借助工业4.0重塑产业链条,激发生产力,实现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