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甘肃省“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日期:2016-09-22来源:省政府办公厅浏览次数:视力保护色:

甘政办发〔2016〕151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有关企业:

《甘肃省“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9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甘肃省“十三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为加快推进我省工业转型升级,根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全省工业系统以实施“3341”项目工程为抓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改造提升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启动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攻坚战,大力发展陇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企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节能减排任务顺利完成,工业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

一、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持续提升。2015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到1778.1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为26.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662.0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301.46亿元。“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4%,高于全国4.0个百分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5%,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

二、传统产业实现改造升级。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调结构的主攻方向,把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作为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实施了3867个技术装备提升、原材料深加工、产品升级换代和循环经济技术改造项目,引导企业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电解铝液直接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铜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启动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攻坚战,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形成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新的增长点。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比重达到12.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7.4%。

四、淘汰落后产能取得成效。累计淘汰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水泥、造纸、酒精等落后产能1326万吨,提前1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工业领域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五、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进展顺利。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5家国家行业协会开展“一县一业”特色产业合作。加强区域间产需对接与交流,先后与安徽、湖南、上海、江苏等省市开展产业对接合作。实施引强入甘战略,引进中国石化(600028,股吧)集团、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华能集团、中国航天科技(000901,股吧)集团、中国中车(601766,股吧)集团、阿里巴巴集团、中科曙光(603019,股吧)集团、富士康集团、中国医药(600056,股吧)集团、吉利集团等一批域外大型企业来甘投资和联合重组。“十二五”期间,累计实施承接产业转移项目5118项,资金到位额5975亿元。

六、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认真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目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十二五”期间,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9家;培育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0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0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2家;培育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2个,行业技术中心33个;鉴定省级新产品新技术620项,研发新产品新技术800多项。

七、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2015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6.57万吨,比2010年下降9.13%;氨氮排放量3.72万吨,比2010年下降14.11%;二氧化硫排放量57.06万吨,比2010年下降8.31%;氮氧化物排放量38.72万吨,比2010年下降7.9%。“十二五”期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8%。

八、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加快实施“宽带中国”战略,促进宽带应用的普及和推广,全省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累计达到1598.81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累计达到245.34万户,较2010年增长118.86%;移动电话用户数累计达到2108.12万户,较2010年增长51.65%。实施5000家“数字企业”建设工程,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4户企业被列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组织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工作,甘肃祁连山(600720,股吧)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9户企业被列为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落实《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在信息化综合集成、业务协同创新、节能减排信息技术、两化融合服务支撑体系等方面引导企业发展。全省传统工业骨干企业的信息技术装备大多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达到82%,先进控制技术在流程型生产骨干企业中应用普及率达到93%。

九、投资环境有所优化。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环境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推进简政放权,改进管理服务,改善投资环境,减少投资和市场经营活动方面的行政审批事项,除国家明确由省级政府负责和跨市州核准事项外,一律下放市州核准,对保留审批事项实行一个窗口服务、一站式审批。加大企业减负力度,推行省级实施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加大涉企收费监督检查力度。

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迅速。以兰州国家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为重要载体,省级军民结合产业园为平台,推动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有机融合,扶持总投资14.8亿元的29个军民结合产业项目,推动军民结合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开工建设。军民融合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得到加强,民口配套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批企业进入重点民口配套单位名录和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

当前,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增大,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全省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连续下跌,17种主要工业产品价格跌破成本;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72.3亿元,企业亏损面达到31.7%。二是工业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资源型企业多、深加工企业少,高耗能企业多、高新技术企业少。资源型企业占重工业比重过大,石化等原材料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70%以上。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产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低,竞争力普遍不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80.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全省水泥、钢铁、玻璃、电解铝等行业闲置产能分别达到500万吨、400万吨、200万吨和74万吨。三是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国有经济、中小经济比重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20个百分点以上。大型企业、国有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煤炭、有色金属、钢材、建材、化工等传统原材料产业,短期内很难改变“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格局。四是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2015年,我省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约为0.6%,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约为0.2件,分别低于全国指标0.35个百分点和0.24件;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为30%、45%和30%,分别较全国平均水平低20、13和3个百分点。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契机,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转型升级为目标,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和“互联网+制造”行动计划为主线,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实现“十三五”时期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创新发展,转换发展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优化创新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壮大创新主体规模,加快推动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二)坚持协调发展,激发发展活力。坚持把协调发展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统筹全省产业布局,围绕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成链发展、关联发展。发展中小企业,推进两化融合、军民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增加发展活力。

(三)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增长。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破解产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途径,推进绿色制造。

(四)坚持开放发展,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坚持把构建开放性产业体系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推动跨区域间的联动合作,积极承接国内、国际产能转移,着力推进与中亚西亚等国家产能合作,不断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

(五)坚持共享发展,为全面小康做出更大贡献。坚持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通过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提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提供更多消费产品、就业空间和更多公共信息服务。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基本实现,制造业竞争力有较大提升,创新能力较大增强,循环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节能降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两化”深度融合取得新进展,工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全面提升。

(一)工业平稳增长。发挥重点项目的支撑引领作用,工业经济总量和工业投资稳步增长。“十三五”期间,全部工业增加值力争年均增长7.5%左右,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左右。力争到2020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左右。

(二)制造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优化升级石油化工、有色工业、冶金工业、煤化工产业、农产品(000061,股吧)加工、纺织服装、建材工业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公共安全应急产业等新兴产业,传统、新兴动能同步驱动的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形成。到2020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比“十二五”提高2.2个百分点。

(三)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目的的制造业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建立,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0.4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研发100项有较大影响带动作用和推广价值的前瞻性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攻克100项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转化应用100项技术水平高综合效益好的重大科技成果,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实现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转变。

(四)绿色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到2020年,传统制造业绿色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强度显著下降,绿色制造水平明显提升。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绿色制造评价标准体系和认证机制,初步形成绿色制造市场化推进机制。积极推进建立绿色工业园区、绿色示范工厂,推广普及绿色产品。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石化、冶金、有色、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资源循环利用工艺装备水平和工业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显著提升。

(五)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高。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重点领域应用取得明显进展,重点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推广普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组织800户以上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支持智能工厂(车间)建设。建设覆盖全省的“互联网+”协同制造工业云服务平台,打造4—6个“互联网+”协同制造示范园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