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天水张家川县投资466.72万元实施十大重点林业工程

今后一段时期,该县将总投资466.72万元,实施十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县城。

近年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突出森林资源保护、果品基地建设、发展林下经济,全面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中德财政合作生态造林、重点公益林建设等林业生态工程,实现两个目标的林业工作局面。同时,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衔接争取,提前谋划,强化管理,扎实推进全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截至2016年7月底,张家川县林地81.29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53.3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42.31万亩、疏林地0.53万亩、灌木林地19.27万亩、未成林造林地2.34万亩、宜林地等其它林地16.84万亩。按权属分,国有林地57.13万亩,集体林地24.16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22.81%,林木绿化率34.25%。

据了解,张家川县十大重点林业工程包括,一是投资41.3万元,完成2014年和2015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0780.89亩,栽植落叶松、刺槐等苗木47.5万株,按小班逐地块全面补植补造,确保了面积核实率达到100%,成活保存率达到85%以上,该项目涉及13乡镇79村2870户。

二是投资42万元,完成造林试点补贴人工造林2000亩,由马鹿林场组织实施,在石庙梁区划9个作业小班,栽植落叶松、刺槐等树种33.4万株。

三是投资120万元,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4000亩,由关山林场组织实施,在赵大牛营林区区划9个作业小班,栽植落叶松66.8万株。

四是投资22.52万元,完成2014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2252亩,涉及木河、连五、胡川三乡8村,补植苗木21.5万株。

五是投资38万元,完成森林植被恢复人工造林600亩,在关山林场19号林班区划3个作业小班,栽植落叶松、沙棘10万株。

六是投资30万元,完成水源地荒山造林1000亩,在关山林场赵大牛营林区栽植落叶松16.7万株。

七是投资35万元,完成天保工程封山育林5000亩,由关山、马鹿林场负责实施,在符合封山育林条件的2个林班10个作业小班,建立机械围栏3000米,永久性标志牌2面,确定专职管护人员2名。防止放牧、拾柴、采石等一切人为活动,促进森林自然更新。

八是投资137.9万元,完成森林抚育12000亩,由关山、马鹿林场实施,涉及3个林班44个作业小班,进行卫生疏伐,留优去劣,清理枯倒木,修枝割灌和清除杂草等,根据林分状况培养优势树种,使森林生长达到持续健康的目的。

九是利用3个月时间,抽调6名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了全县林地落界和更新工作任务。采用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判读和现地拍照建立解译标志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县15个乡镇和两个国有林场区域内的林地、森林、林木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了调整区划,全县落界林地81.29万亩,重新划分林分小班15410个,现地拍照建立解译标志2244个,逐小班填写属性因子160项,完善建立小班档案卡片15410份。为有偿使用林地提供准确依据,实现了全县林地管理“一张图”的目的。

十是完成了森林资源一类调查工作任务。今年是全国森林资源第九次连续清查年份,按照省市安排,组织10名专业技术人员,利用2个月时间对张家川县15个乡镇和两个国有林场区域内机械布设的53个固定样地,进行了准确详实的复位调查。调查样方面积63.6亩,其中测树样地18个,调查复位样木1263株,新进界固定样木226株。对进一步分析张家川县森林资源数量与质量分布,资源消长变化以及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增加提供准确数据。

另外,根据甘肃省林业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关于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的通知》,对张家川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分布情况测算后分配生态护林员154名。结合各乡镇辖区内的天然林资源分布状况和退耕还林面积,管护难易程度等因素,将护林员名额分配到各乡镇,要求坚持“精准、自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县管、乡建、站聘、村用”的管理机制,严格把握生态护林员选聘条件,真正从贫困人口中选出即符合条件又爱岗敬业的人员从事森林资源管理工作。

目前,张家川县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如期上报了生态护林员花名册,林业主管部门编制完成了县级实施方案,上报省市审批。对省市下达的当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按照林业项目建设的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完成了外业踏查选址工作,编制作业设计上报市级评审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