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关于红曲黄酒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闽经信消费〔2014〕648号

各设区市经贸委,平潭综合实验区经发局,有关行业协会: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总体要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重振福建红曲黄酒辉煌,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红曲黄酒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酿酒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广大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中国黄酒是我国酿酒行业中最古老传统、文化积淀最深厚的的酒种。福建红曲黄酒是中国黄酒产业的一朵奇葩,不同于其他品种黄酒的色、香、味以及营养和生理功能性,在20世纪70-80年代,福建红曲黄酒创造了辉煌的黄金时代,多次荣获国家金银奖并享誉海内外,值得大力传承和发扬。

福建红曲黄酒行业经过衰退、调整,进入“十二五”以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2013年主营收入跃居全国第3位,行业在产业规模、技术改造、节能减排、产品质量、食品安全、人才建设、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面临着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基础科学研究不深入、品牌价值严重落后等问题,行业始终没有质的飞跃。面对这些突出问题和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充分认识发展红曲黄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推进行业转型升级,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走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道路,按照“集群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发展”的总体思路,优化产业集聚区,壮大“老字号”品牌,形成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型企业为支撑、小型企业为基础的发展新格局。坚持以市场为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技术创新,推进节能减排,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树立大品牌意识,提升福建红曲黄酒行业的发展水平。

发展方向

以传统陶缸发酵生产和现代大罐生产技术相结合,提升机械化与工业化生产水平;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结合,着力技术创新;掌握产品功能因子及其量效关系,开发中高端产品和功能产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建立黄酒质量可追溯体系,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保障食品安全;强化黄酒产业联盟,创立福建红曲黄酒大品牌,推进规模化与集团化发展。

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规范市场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坚持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挖掘和弘扬传统酒文化,加强对传统酿造工艺的保护与传承,鼓励和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加强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

坚持行业发展与食品安全相结合。加强部门协调,强化红曲黄酒产业标准制定与应用,加强酒类相关认证认可体系建设,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监控体系,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确保产品生产的卫生和安全;强化红曲黄酒功能活性物质研究,开发健康营养饮品。

坚持节约资源和综合利用相结合。全面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提高出酒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降低资源消耗,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永续利用,实现清洁生产。

三、主要任务

差异发展,促进产业集约化

加快培育区域特色。立足福州、宁德、三明、龙岩等主产区的区域优势和特色,以行业骨干龙头企业为抓手,着力挖掘、传承区域特色的传统酿造工艺和品种,加快区域特色产品的建设和中高档产品的研发,逐步形成品牌区域化的格局,培育壮大产业集聚。加快发展配套产业,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产业配套水平。

培育壮大行业龙头企业。重点支持行业内综合实力强、研发能力突出、带动能力显著的龙头骨干企业,以强强联合、兼并重组、并购、扩建技改等形式,加快形成规模化、集团化,做优、做大、做强,增强核心竞争力。

促进大中小微型企业协同发展。积极引导酿造工艺有特色的小微型企业走特色发展之路,拓展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空间。鼓励行业内龙头骨干企业引领和带动中小微型企业共同发展,形成产业链上的紧密协作关系。推动大中型黄酒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合作,增强行业发展活力和内在动力,形成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型企业为支撑、小型企业为基础的发展新格局。

建设基地,保障原辅料品质

鼓励建设原辅基地。鼓励黄酒企业采用自建、订单、合同或加盟等多种方式建设绿色环保、优质的黄酒原辅料生产种植基地,逐步做到原料基地化、基地良种化,确保原辅料质量。

支持建设红曲产业园。积极引导和鼓励红曲生产企业集中发展,支持古田县建设集研发、生产、流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古田红曲产业集聚区,集中管理,标准化生产,提供稳定、优质、安全的酒曲。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健全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园区的发展水平。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跨越发展

建设公共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加强产学研结合,联合全国、全省科技力量,深入研究红曲黄酒的发酵机理等相关基础性及其共性关键技术,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选育优良红曲黄酒酿造菌株。选育高液化和糖化能力、高产活性物质等功能的红曲霉菌,选育低产尿素、耐受高温、酒化能力强等的黄酒专用酵母,选育酿造风味醇厚、产酸缓慢等特点的乳酸菌,选育红曲霉菌、酵母、乳酸菌等科学配伍组成的优良红曲黄酒酿造微生物菌系,形成高活力复合菌剂制备技术。

引进与创新酿造工艺技术。支持引进成熟的麦曲黄酒大罐酿造技术,改进创新发展红曲黄酒大罐发酵和陈酿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培育发展技术含量高红曲黄酒酿造关键与成套设备,推动福建红曲黄酒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进程。

研究功能因子和品质保持技术。加大红曲黄酒功能性成分分析与评价,研究其功能活性物质的富集与保持技术,深入探索研究发酵机理,提升黄酒加工的科技含量;鼓励开发富含莫纳可林k及其衍生物、天然红曲红色素、γ-氨基丁酸的红曲黄酒、富硒黄酒、富肽黄酒等功能性黄酒及“热性”低的温和型黄酒新产品。

完善标准,推动规范化与标准化生产

进一步建立健全红曲黄酒产业标准化体系,加强质量标准基础工作研究,加强感官品评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在食品安全标准框架下,根据我国国情以及产业发展的特色,密切跟踪借鉴国内外标准,加快制定并出台福建省酿造红曲和黄酒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建立红曲黄酒生产技术规范,制订红曲黄酒中重要风险因子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完善微量成分的测定方法,建立色素、GABA、桔霉素、挥发性醇类、酯类、尿素等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制定糖化力、发酵力等评判分析标准,提高和完善红曲黄酒产业标准体系,为红曲黄酒产业提供科学、安全、准确、实用的生产依据。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参与标准的制修订,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和技术环境变化的能力。

培育品牌,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树立和强化品牌意识。黄酒生产企业要形成企业内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推动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并在资金投入、人力资源配置、品牌管理等方面给予重视。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经营目标,细分消费群体,明确市场定位,灵活选择品牌发展模式,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差异化的品牌中长期发展战略并加以实施,实现品牌增值。鼓励设立专门的品牌建设管理部门,增强企业品牌战略规划、渠道建设、营销推广和危机管理等能力,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不断提升品牌竞争能力。

加强品牌宣传。加快培育特色品牌、区域品牌,建立红曲黄酒企业联盟,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挖掘福建红曲黄酒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宣传、壮大“中华老字号”、“福建老字号”、驰名商标、原产地理标志等知名品牌。强化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利用多元化媒体和国内外各类营销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结合各县市旅游等区域特色,打造工业旅游项目,开发旅游体验技术服务,提升品牌知名度。加快建设名优名品的实体渠道和电子交易体系,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完善品牌服务体系,提升品牌建设服务水平,增强品牌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节能降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推进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建设,着力抓好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各项工作,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加大“三废”治理和废水循环利用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支持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快推广高效节能节水、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鼓励研究酒糟和黄酒浸米所产生的米浆水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开发调味品、色曲、多肽等高值化产品,提高黄酒加工附加值。大力开展节能降耗、能耗对标等活动,能耗各项指标达到能耗限额要求。

保障质量,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

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完善企业内控、检测系统,重点加强微生物、甲醇、重金属等项目的检测。支持企业改造黄酒产业传统落后的生产模式,开展生产全过程产品质量监测、食品安全质量信息追溯体系建设,逐步在龙头骨干企业中实现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推动行业走上科学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保障措施

加大财税扶持。一是积极推进与金融等部门协调,搭建企业融资平台,按照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原则,切实解决广大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二是落实现有技术改造、节能降耗、技术进步等优惠政策,积极开拓新的政策和资金渠道,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投入,提升自主品牌质量和可靠性;三是积极引导各地建立黄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渠道加大对红曲黄酒产业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集聚区建设、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

加强行业引导和服务。一是积极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红曲黄酒行业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二是引导各地建立红曲黄酒产业资料、市场信息、行业动态的信息库,形成全行业联动的信息系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三是结合新的业态和新的发展趋势,推进全国联动的信息和服务平台建设,为品牌宣传、产品展销、知识产权保护、人才招聘等提供支撑。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一是积极参与国内外有关标准、技术法规制修订,提升我省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建立经济运行及预测预警信息系统,及时反映行业情况和问题;三是推进行业自律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对商标、外观设计、发明专利和原产地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和假冒伪劣产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岗位培养,组织专业人才赴浙沪等国内知名酒企学习考察,选派科技骨干到科研院校深造,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和成果,提高技能与管理水平;二是注重人才引进,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引进技术、营销或管理人才;三是发挥我省相关高校、职业学校、研究院所的力量,建立福建红曲黄酒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体系,加快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

各地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可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区红曲黄酒产业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或配套政策措施,加强调查研究、沟通协调,抓好措施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4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