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科技重大专项将挺起漳州“产业脊梁”

国内最大的单体阀门制造企业大通互惠、全球最大的LED球泡灯生产企业立达信、冲刺世界最大的继电器生产基地宏发电声……今年初以来,漳州诞生了多家国内甚至世界细分行业的“单打冠军”。

这与漳州首次推行的科技重大专项有着密切关系。为强化科技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解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漳州重点支持14项具有重大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对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重大科技项目,资助科技经费700万元,单个项目最高支持科技经费60万元。在科技重大专项的带动下,一批科技型企业迅速成长,成为漳州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近日,在长泰县银塘工业区高端装备产业园,大通互惠集团有限公司的阀门自动化生产车间一派繁忙,公司总经理李建国欣喜地告诉记者,公司最近刚与宝塔石化集团正式签订协议,获得了2.8亿元的LNG低温阀门大单。

“如果将石油、化工、输气管道、大型油田等现代工业比作一栋摩天大楼,那么阀门就是保证这栋大楼稳定的基石。”李建国告诉记者,随着液化天然气的普及,超低温阀门的需求呈现大幅增长。我国超低温阀门长期依赖进口,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而且不利于国内阀门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而突破超低温的技术壁垒,关键点就在原材料。“我们致力于这种超低温材料的研发,并获得科技重大专项60万元的科技经费支持,这对我们是非常大的鼓励。”

为了攻克超低温阀门研发难题,大通互惠从台湾引进高层次人才曾瑞鸿,他发挥了大作用。“我和三个翻译一起,夜以继日地消化国外研究论文,制定实施方案。那段时间我经常失眠,满脑子都是超低温。”曾瑞鸿说。

与此同时,长泰县科技部门也推出定制服务并积极牵线搭桥,促成大通互惠与兰州理工大学张希恒教授团队对接。在短短的时间里,该公司集聚了20多名国内外工程师和高校技术人才,联合成立了高端阀门技术研发中心。

经过反复试验,超低温阀门研发成功。“经检验,我们超低温阀门的组织性能,低温冲击值高于国外最严标准。”说到这里,曾瑞鸿兴奋不已。

超低温阀门的技术突破,打破业界的技术壁垒,成了国内阀门产业的转折点。“零下196℃的工矿条件十分恶劣,而我们的阀门还要正常运作,真的不容易。”李建国表示,国产取代进口,最大受益者是广大企业。“相比进口,一台国产超低温阀门可节约成本数百万元。”

现在,大通互惠联合菲达、旗胜等阀门龙头企业,成立阀门研究所,共同打造高端阀门产业,形成了完整链条,实现批量供货,发展成为全套工业阀门解决方案供应商。大通互惠的壮大,绝非拼盘式扩张。它走出了一条根深叶茂的科技兴业道路,一阀通而百业通。它就像漳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一个缩影。

与大通互惠类似,立达信、宏发电声、安安超纤等一批龙头企业,也在科技重大专项的鼓励下,定制了从关键技术突破、知识产权保护到参与行业国家标准制定等科技创新路线,从而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细分行业的“领跑者”。

科技专项推进“绿色发展”

“国家非常重视环保问题,这是我们转型升级的好时机。”安安(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朱国勤介绍,真皮生产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过程,会造成环境污染。作为真皮的最佳替代对象,兼具环保、性能和价格优势的超细纤维合成革成为朝阳产品。“然而,作为高端运动鞋材的超纤革,排湿透气性很低。如何提高它的排湿透气性能成了世界难题。”

超纤革的主要应用领域是运动鞋,而福建是世界上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基地。作为省内大型超纤革生产企业,这是安安的机遇,更是挑战。“我们着手进行‘高性能鞋用超细纤维合成革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的研究,并获得科技重大专项50万元的科技经费支持。”朱国勤介绍说,科技重大专项激发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目前,企业已经自筹配套项目经费超2000万元。这一项目的实施,能大幅提升超纤革的技术水平和福建运动鞋的产品档次,促进福建以超纤革为开端到运动鞋等终端产品的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龙头昂,集群兴。现在,由国内知名合成革专家、陕西科技大学马兴元教授领衔的超细纤维皮革技术研究团队,进驻长泰4家超纤龙头企业,与安安超纤合作参与省区域科技重大项目和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项目攻关。在此基础上,长泰与多家高校院所共建超纤新材料公共技术平台,进行超纤行业联盟建设、行业标准制定及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等,推动长泰成为国内最大的超纤产业基地。

前沿科技的全面爆发,推动了漳州制造业的“绿色发展”。在诏安县,福建猛狮集团正是按照“新能源小镇”发展理念,打造绿色生态型工厂。

“园区里随处可见的绿色植物,就是用处理过的中水进行灌溉的。”在铅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含酸、含铅的废水。据猛狮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借鉴国外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及电气控制技术,投入巨额资金,引进RO膜处理工艺,对处理后的中水进行回收再利用。

此外,对于电池生产中产生的铅烟、铅尘、酸雾等废气,公司在车间中采取废气清洁生产和末端处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备的自动化生产、密闭化操作,从根本上解决废气污染源问题。在世界级环保标准下,进口全自动化生产线如行云流水,一个个高新锂离子电池新鲜“出炉”,猛狮集团不断增资扩产……

传统产业迎来“升级换挡”

“2007年华夫饼,2012年伯力爵,2016年巴特脆,这几款明星产品在市场上持续走红,让我们尝到了创新的甜头。”龙海市海新集团董事长蔡土木说道。

从去年开始,海新集团摒弃低端发展思路,接轨国际,不断推陈出新,成为高端食品市场的引领者。“这10年来,我们共引进9个国际项目,27条国外先进生产线,单单用于购买设备的投入就有9.8亿元,累计投资达到26亿元。”蔡土木说。

实践证明,着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经营模式,方能从容应对困难、突破重围,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漳州市传统产业基础好、比重大,但也面临产品附加值低、创新投入低、缺乏品牌支撑等问题。近段时间来,漳州市通过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做强做精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漳州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技术改造,成为撬动产业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有力杠杆。仅去年,漳州市完成技改投资645亿元,同比增长5.2%,技改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的59%。目前,漳州市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36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98家、省级创新型企业49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家。

通过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漳州推动太龙商业照明等13家企业通过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推荐科华等3家企业申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目前,“光电集成一体化技术两岸联合研发中心”等4家重大研发机构已落户漳州。漳州已建成食品科技应用研究院、漳州智能制造研究院等1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

记者手记>>>

瞄准技术革命新趋势

一个重量级的创新项目,可能带动一个产业,改变一座城市。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漳州密集出台政策,支持创新。继《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关于支持和促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七条措施的通知》出台之后,科技重大专项又隆重登场。

面对产业变革和政策支持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漳州不少企业持续加大对新材料等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这些基础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不但极大地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还孕育、带动了一大批新兴产业群崛起,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漳州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特别是技术革命的最新趋势,在各个领域特别是一些关键领域前瞻布局,通过一系列变革创新,抓住新一轮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形成主导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这就要求我们,推进自主创新,还要用好全球科技资源,培养国际视野。必须更加积极地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从而更好地把握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各种机遇。

新闻链接>>>

漳州市科技重大专项申报指南

2017年漳州市科技重大专项申报已结束,明年的科技重大专项申报指南将于本月底在漳州市科技局官网发布。申报将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食品安全、农业科技等领域,入围项目将获得漳州市财政重大科技专项经费支持。

申报漳州市重大科技专项的项目需满足一定条件: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好的前期研发基础,拥有独立的研发机构、专职的研发团队、固定的科研场所、必需的仪器设备等研发条件。此外,申报企业年度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应达3%以上。项目目标任务应明确具体,体现项目创新性、改进或改良的技术指标应量化可考核,在项目完成时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和产业化指标。此外,鼓励企事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联合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