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重庆加速建设渝南黔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重庆加速建设渝南黔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随着南涪铁路的即将建成通车,南川将结束没有国铁过境的历史,其矿产开发和旅游发展也将借此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从2007年第一条高速公路开通,到全区交通路网的不断完善,再到如今的公路、铁路“双向发力”,交通之变不仅让南川一举从边缘小城跻身“重庆1小时经济圈”,更为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变革。

  “‘十一五’期间,南川按照‘打通出口、畅通干线、提高等级、形成网络’的目标,举全区之力大兴交通,提升了形象、改善了民生、促进了发展。”南川区委书记谭家玲表示,“十二五”时期,南川交通的发展目标是“完善网络、提升等级、畅通出口、形成环线、便捷出行”,进而建设“渝南黔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为实现“区域经济中心和民生幸福高地”战略提供交通保障。

  南涪铁路通车 南川圆了“国铁梦”

  “南涪铁路开通以后,我们每年数千吨的药材就可以通过铁路直达南京了,这比汽车运输起码要节约一半的成本。”2008年9月19日,南涪铁路开工当天,瑞丰农业公司总经理邓华伦兴致勃勃赶到现场,见证了南川交通的历史性一刻。

  历时4年,邓华伦的梦想即将变成现实。南涪铁路实现通车,南川就此结束没有国铁的历史。

  全长78公里的南涪铁路起于南川,经武隆至涪陵,与渝怀铁路涪陵站接轨,设计时速120公里。这条铁路由成都铁路局代表国家铁道部出资60%,重庆开发投资公司代表市政府出资40%共同完成,是我市第一条由地方政府与铁道部合资修建的铁路。

  “南涪铁路建成后,将有利于尽快形成重庆市外环铁路网,有效连接渝黔线和渝怀线,对完善路网结构,促进重庆市各区县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时任成都铁路局局长安路生曾在开工仪式上对南涪铁路给予了高度评价。

  而对于南川人而言,这条铁路不仅承载了他们的“铁路梦”,更承载着南川进一步跨越腾飞的希望。

  事实上,南川境内有一条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断头铁路”——万(盛)南(川)铁路。由于技术标准低,其长达12公里的陡长坡道被专家称为“世所罕见”。“当时这条铁路年运量不足100万吨,但到‘十一五’末,南川通过铁路进出的货物总量就已经超过了1500万吨。因为境内无水运,大量货物靠汽车运输,不但成本高,而且运量小。南川对铁路的渴望,可想而知。”南川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如是感慨。

  他回忆称,“那些年,南川的大小官员在不同场合都要向上级反映、建议,修建南涪铁路成为了‘全民意志’。”而正是这种为修路而“跑路”的“意志”,最终成就了南涪铁路的立项、审批、开工、建设。

  南涪铁路,圆的是几代南川人的梦,开启的是南川经济发展一个崭新的时代。

  南川是重庆著名的“资源富矿”,这里有占全市近70%的铝土矿资源,初探7450万吨的炼镁白云石储量——放眼全市,同时拥有铝、镁两种资源的区域,南川独一无二。利用优势资源,该区把铝镁工业作为全区第一大支柱产业,正在全速建设重庆“铝镁基地”,而南涪铁路的开通,无疑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增添了厚重砝码。

  业内看来,空运成本较高,水运时间又太长,因此,无论从经济物流成本还是运输效率来讲,铁路领域仍是重点。南涪铁路建成后,重庆将形成一条“綦江—万盛—南川—涪陵—长寿—北碚—沙坪坝—綦江”的外环线网络,并成为渝黔和渝怀干线之间的重要联络线,南川新建厂矿、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将因此大大提高。

  瞄准这一利好,中国铝业重庆分公司率先发力。该公司于2009年便向铁道部申请建设“80项目”铁路专用线,作为支线于南涪铁路水江站接轨。如今,凭借这一通道,中铝厂区与南涪铁路实现了“无缝连接”,保证了中铝大宗原材物料和生产产品的运输需要。

  而依托南涪铁路开通,南川在此前提出了发展商贸物流园区的构想。该区正在建设的渝惠农产品批发市场、朝天门二级批发市场、浙商国际商贸城和五金建材城等商贸物流园区的输入输出,都将依靠南涪铁路南川东站完成。届时,这里将成为集货运配载、信息服务、仓储、交易、流通加工、公路铁路联运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物流中心,助推南川实现大物流基地的梦想。

  渝湘高速“开路”

  南川步入“黄金期”

  如果说南涪铁路的通车有望引爆南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一轮跨越,那么2007年建成的渝湘高速公路则是南川人终于冲破交通的“桎梏”,向外谋求发展的第一声“冲锋号”。用南川交通人自己的话说,“渝湘高速成就了南川打翻身仗的机会。”

  南川素有“黔蜀喉襟,巴蜀险要”之称,历来是渝南黔北的集散中心。然而,正是这样的地利却曾经让南川人不可思议地感受过行路难的切肤之痛。

  据介绍,重庆直辖后,由于周边区县都在大力推进公路建设,导致南川通往重庆主城的道路基本被堵死。1998年至2002年期间,因道路交通的恶化,南川被重庆主城“边缘化”了5年,彼时的南川,自称为“死角”。

  南川区交通局一位一直从事公路建设的工作人员回忆:“那时南川的对外交通可以说是落到了最低谷。到重庆主城办事要坐七八个小时车是家常便饭,五六个小时到达算你幸运,甚至绕道涪陵再到重庆成了常事。那种痛苦,作为从事公路建设的我们,至今都不愿回忆。”

  高速公路的到来,让南川走出了“交通死角”的窘境,并一举成为渝黔合作的战略支点。

  2007年11月28日,渝湘高速界水段竣工通车。这件被誉为“南川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让整个南川为之沸腾。凭借这一高速通道,南川与重庆主城区的距离缩短到58公里,到江北机场和长江深水港码头也仅为1小时车程——曾经的“交通死角”,一跃跻身“重庆1小时经济圈”。

  今年3月1日起,该区又决定对G65巴南主线收费站至南川站一类年票车实施单向通行费优惠。半年来,到南川投资、旅游的超过12万辆小车得到了实惠,南川与外界的往来更加频繁,联系更加紧密,人气更加旺盛。

  “渝湘高速为南川铺设了一条快捷通道、财富要道、希望大道。”南川区负责人的不吝赞美都有事实佐证。

  就在界水段通车前夕,市交旅集团便牵手南川区政府,投资13亿元对金佛山进行整体开发。次年,一条长17公里的上山公路正式通车。其后,凭借便捷的交通优势以及迷人的自然风光,曾经“养在深闺”的金佛山日渐成为重庆旅游的亮丽名片,由此带动,旅游产业逐渐成长为南川经济新的增长极。来自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高速公路带动金佛山旅游、乡村旅游迅猛发展,南川区的年游客量从直辖初的6.5万人、2006年的50万人,增加到现在的500万人次。

  一路通带来百业兴。与主城时空距离的大大缩减,也让南川的区位优势一下子凸显,迅速成为投资、创业、居家的“强力磁场”。

  重庆恒安实业有限公司来了,中海外集团公司来了,深圳市兴利嘉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来了……高速公路开通以来,一大批企业相继入驻南川、投资南川。从2007年至2011年,南川引进项目490个,累计利用内资220亿元、外资3.3亿美元。而在高速路通车前的2006年,该区利用内资金额才2亿元,外资还未实现零的突破。

  另一组对比数据也足以说明问题:2006年,南川地区生产总值为69.5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5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6.4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53亿元,房地产投资3.84亿元。

  2011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8.8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4.1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39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85亿元,房地产投资36.80亿元——以高速公路开通为标志,南川步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大兴交通建设

  南川成就“三宗最”

  一大早,南平镇花盆村5社村民陈名宗就起床,沿着渝道路南平至神童段跑步锻炼。“以前这条路不好走,修修补补多次,现在全部铺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无论赶集出行,都方便得很。”在渝道路边居住了几十年的他,见证了渝道路每一次通行条件的改善,同时也看到了其它通乡路、通村路、便民路的不断新建、改造、提升。“南川的交通真的是越来越方便了。”他说。

  的确,从2007年渝湘高速公路界水段通车,到全面启动畅通南川建设,大规模硬化通乡公路、通村公路,南川区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运输能力极大提高,交通便捷,成为南川近年来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

  2011年12月中旬,家住清桥花园的骆开志回了趟老家合溪镇,准备收半条年猪过年。“刚搬到南川时,很少回合溪,路不好走,单边要四五个小时,走一趟太恼火了。现在路全部修好了,花的时间少了,更安全更放心了。”他说。

  合溪、德隆、乾丰、太平场、冷水关、石墙……近年来,许多南川人有了这样的感触:从城区出发,无论往东南西北哪个方向走,无论去哪个乡镇,路都硬化了,有的还改建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又宽敞又平整,让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不仅如此,该区的便民路建设更是连通了到家的最后一段路。走路不湿鞋,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南川老百姓的出行写照。以水江镇石茂村为例,该村的便民路已经通到了每家每户的地坝边,甚至田边地头。“现在摩托车都可以骑到家了。”村民袁敏喜乐呵呵地说。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南川启动实施了“交通建设四年攻坚计划”,至2010年初,全区完成新建、改建通村公路1200公里,乡镇通畅率、行政村通达率“双百”目标提前实现。108公里旅游公路建成投用。同时,投入4.8亿元,取消南涪路、渝道路等5条二级公路收费,通行效率大大提高,物流成本有效降低。

  此外,南川区近年来不断加大运力投入,全力保障市民便捷出行。截至目前,该区有客运企业9家,客运车辆总数达710辆。尤其是农村客运车辆达到了187辆,客运班线98条,日发班次628次,除实现乡镇客运全覆盖外,村通客车率达75%,大力促进了城乡客运一体化。

  坚持以“打通出口、畅通干线、提高等级、形成网络”为目标,举全区之力大兴交通建设,南川交通状况在“十一五”期间得到根本性改变,为该区经济社会实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南川区委书记谭家玲在总结“十一五”南川交通成就时,细数了“三宗最”。一是建设投入最大。5年累计投入达到59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二是实施项目最多。5年累计实施项目485个(其中重大项目67个),涉及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旅游公路、通乡通村公路、站场等全方位建设。三是争取支持最多。5年累计争取上级资金达到4.5亿元,覆盖418个基础交通建设项目。

  打造区域中心

  南川要建“大枢纽”

  去年,国务院批准南川成为国家级转型发展试验区。今年的区党代会上,南川提出了打造“区域经济中心、民生幸福高地”的战略目标。

  在谭家玲看来,“要转型发展,实现战略目标,其路径依然是交通先行”。据介绍,未来5年,该区将按照“完善网络、提升等级、畅通出口、形成环线、便捷出行”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渝南黔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目标,全面实施“交通提升行动”,促进城乡交通均衡发展,实现“半小时主城、1小时南川、1小时周边”。

  “要成为区域经济中心,首先必须成为区域交通枢纽。”南川区区长曹清尧介绍,围绕构建对外交通网络,“十二五”期间南川要力争实施或者是建成投用“六高、三铁”,构建“渝湘、渝道、南万、南涪”4大对外通道。“六高”就是渝湘、渝道、南万、南涪、南长、南川至两江新区高速公路,“三铁”即南涪、南万和渝黔城际铁路。通过这些通道建设,实现与机场、港口、火车站、中心换乘枢纽的无缝对接。

  成为区域中心,还意味着对贵州北部和渝东南的聚集辐射作用。南川作为主城连接贵州的重要支点,重点任务就是要加快建成重庆往贵州的大通道。为此,南川正加快建设至道真高速公路,该通道建成后,贵阳、都匀、道真等地区到两江新区、到长江黄金水道、到渝新欧大通道都非常快捷方便。届时,贵州经南川与重庆的经济交往会更加有效和频繁,南川的枢纽作用会更加体现。

  “十二五”期间,南川交通对外的主要任务是密切与主城、周边区县的联系,辐射黔北地区;对内任务则是要“优化网络,提升等级”。

  为此,该区将着力做好四件事情:一是服务旅游国际化,改造升级金佛山南坡省道S413线路,建设到正安、桐梓的高等级公路,并使之与北坡的省道S104、南道高速形成围绕金佛山的环线。二是服务工业集群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必要的到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的连接线。三是服务新城新区开发和商贸物流发展,规划上争取延伸万盛到南川高速公路经西城、文峰塔方向与南川到两江新区高速连接,形成绕城高速环线。同时,加快建设客运中心,方便群众出行,提升宜居南川品质。四是统筹城乡发展,服务民生幸福高地建设,花大力气提升区域内国省道、农村公路的畅通水平,加强养护,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发展农村客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