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北京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电子信息产业是首都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7号)精神,确保本市电子信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特制定本方案,实施期为2009-2011年。

  一、本市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经过多年发展,本市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发展基础和竞争实力。2003-2008年,北京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从477亿元增加到1291.1亿元。2008年,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为12.3%,电子信息产业出口额达17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1.3%。

  本市电子信息制造业高端化趋势日益显现,形成了一批国内领先的重点行业;信息服务业和软件业支撑作用稳步提升,已成为全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分别为3%和9.3%。2008年底,北京固定电话用户超过80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超过1600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超过400万户。近几年,北京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增速一直保持在25%以上。2008年,软件产业销售收入1500亿元,软件出口额达5.35亿美元,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总体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但与此同时,本市电子信息产业的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制约了北京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本市市场、资源优势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化依存度日益加深,必须把握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本市电子信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振兴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创新”的目标,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消费升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实施重大工程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加快专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链不断完善,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以示范应用带动新兴产业成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巩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逐步把北京建设成为亚太地区信息中心城市,成为全球具有创新活力、市场竞争力和产业辐射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发展信息服务业与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相结合。通过开发新的增值业务,创新消费模式,扩大消费市场,带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升级。通过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为消费提供产品和服务保障,实现信息服务业与电子信息制造业融合发展。

  2.坚持企业自主创新与更大范围国际合作相结合。在鼓励企业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同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本、技术、团队等高端要素资源,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

  3.坚持提升优势存量与引进高端增量相结合。在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开发各类增值业务的同时,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高端要素聚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

  4.坚持市场培育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政府通过订购、首购、首台(套)、示范工程等方式,为自主创新产品提供市场和发展空间。

  5.坚持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与提高全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相结合。在适应首都城市信息化快速发展需求,积极推动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便民服务、产业发展等信息化应用与服务水平。

  (三)振兴目标。总体目标是构建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的多极支撑产业格局,全面提升电子信息产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与信息化服务水平,为把北京建设成“城乡一体化的数字城市、资讯获取便利的信息城市、移动互联的网络城市、信息新技术新业务应用的先行城市、信息安全水平一流的可信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到2011年实现以下目标:

  1.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稳步提高。建设一批重大项目。

  2.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格局实现由移动通信“单一支柱”型向“多极支撑”型转变,重点产业领域的配套更加完善。

  3.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形成“一带双核多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布局。“一带”即构建沿五环路布局的有特色和充满活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带;“双核”即建设以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区;“多点”即打造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特色鲜明的专业集聚区。

  4.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承接一批国家重大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聚集一批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央企业和跨国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支持一批产业联盟,实现一批标准产业化。

  5.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水平明显提升;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交互式数字电视等增值服务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效应日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