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2017年1-3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解读

前3季度,全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加快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整体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稳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1-3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6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增速与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主要领域运行表现出“四稳”: 一是生产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1%,快于全市经济增速0.3个百分点。 二是需求稳——消费主导格局更加稳固,全市实现市场总消费额1.7万亿元,增长8.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93.7亿元,增长5%,消费增长快于投资3.6个百分点。 三是就业稳——据人力社保部门统计,3季度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49%,继续处于较低水平;1-3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6.7万人,同比增加0.1万人。 四是价格稳——全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同比上涨1.9%,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 二、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突出 一是科技创新激发经济活力。研发支出稳步增长,1-8月,规模以上大中型重点企业R&D经费支出292.1亿元,同比增长10.8%,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创新催生新的增长点,服务业中,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8.7%,运营电商平台的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收入增长18.8%。中关村创新表现活跃,示范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16.9%,拥有有效发明专利7万余件,占全市企业的6成以上。在创新带动下,示范区企业总收入增长15%,其中技术收入增长19.4%,快于总收入增速4.4个百分点。 二是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环境。出台《关于率先行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服务业扩大开放向纵深推进。在相关政策推动下,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六大领域中,规模以上非公经济收入增长14%。“双创”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16年北京双创综合指数为108.4,较上年提高8.4个点。 三是开放创新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重点领域“引进来”力度加大,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均超过3成。中关村“走出去”步伐加快,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一大批企业走出国门,1-8月中关村示范区出口总额增长15.1%。 三、发展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一是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从产业结构看,1-3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6.7%和14.4%,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2.7%和52.1%(二者有交叉)。金融、信息、科技等优势行业对全市经济继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贡献率合计达到53.2%。从需求结构看,服务性消费额增长11.7%,增速超过商品性消费6.3个百分点,占市场总消费额的比重为52.3%,对市场总消费的贡献率接近7成。投资的社会效益更加突出,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主要投向交通、能源、绿化项目等领域。 二是质量效益继续提升。1-8月,规模以上工业劳动生产率为37.6万元/人,同比提高2.9万元/人。实现利润1076.6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9.9个百分点。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人均收入和人均利润分别增长9.5%和22.9%。1-3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3%,降幅大于上半年3.6个百分点。煤炭在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中的比重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天然气占比提高1.9个百分点。 三是民生继续改善。1-3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支出分别增长18%和11.6%;保障性住房施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分别占新建商品房相应面积的33%和22.5%,同比分别提高3.2个和12.9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1-3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2%,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20%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20%高收入户0.2个百分点。 四是市场预期继续向好。3季度北京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114.2,比上季度提高4个点,处于高位运行区间。9月份,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较8月份双双上升。 下阶段,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继续保持全市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