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京地铁探索“造地养铁”模式 解决资金

  入夏以后,一座三层楼的大型工地项目部,在南四环花乡桥南拔地而起。不过,能够容纳二三百人的项目部里,却很少见到有人员进出,操着山东口音的看门老大爷一语道破:“我们要在这里盖房子!”

  这一大片空场,正是地铁9号线郭公庄车辆段,除了纵横的钢轨,就是望不到头的停车库。要盖房子,可地在哪儿?“看见地铁车库的楼顶没有?那就是地!”

  老大爷口中这块土地,不禁让人想到今年上半年北京土地市场发生的一件大事。

  1月18日,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投公司”)和京投置地联合体一举拿下玉渊潭乡地块和昌平东小口地块,这两块地是地铁6号线慈寿寺车辆段和8号线平西府车辆段用地。总价高达93.5亿元的土地投标价款,让常年肩负北京市地铁建设投融资重任的京投公司,一下子成了楼市的主角。

  事实上,加上早已收入囊中的郭公庄地块,京投置地联合体已经以招标方式,拿下了北京近期推出的全部3个地铁车辆段、停车场上盖用地,并着手开发住宅、商业设施。这就是在香港广为人知的“地铁上盖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悄然进京的背后,是解决地铁建设巨额投资需求的探索。截至目前,北京地铁总里程达到442公里,是世界上地铁线路最长的城市。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到2015年,19条线路、全长561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将使北京成为一座“地铁上的城市”。据京投公司测算,“十二五”期间,全市地铁建设需资金3500亿元。

  财政投资、政府举债、银行贷款、土地出让、沿线开发……在这些地铁建设融资常态化后,社会各方更加期待资金来源的多元化,这才有了让“地铁造地、生财养铁”崭露头角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