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区县招商 产业园区 企业选址 优惠政策 新闻中心
安徽出台制度清除“小四风”力促社会风清气正

吃喝风、红包风、赌博风、走读风被称为“小四风”,曾在一些地方盛行,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形象和干群关系。我省出台制度,专项整治,力促社会风清气正。

群众意见引领——

剑指作风积习顽症

1月4日,新年上班第一天,枞阳县会宫镇镇长孙公明一行,到该镇安凤村检查了解困难家庭救助工作情况,一直到中午12时。由于回镇路途较远,下午还要继续检查,孙公明等按每人10元钱标准在村部食堂吃了工作餐。饭后,孙公明给村里交了饭票。自2015年1月1日起,枞阳县乡镇和县直机关干部下村工作原则上不安排工作餐,因工作需要确需就餐的,按每人10元标准在村部食堂就餐,交付饭票给村,由村会计每月持饭票统一到乡镇报销就餐费,切实做到村级财务“零招待”。

新年新气象,基层群众欣喜地发现,不仅吃喝风被遏制了,红包风、赌博风、走读风也扭转了。

枞阳县邻县——庐江,去年开始施行干部驻镇制度。“现在我们镇里十几个外地干部全部驻镇。”庐江县泥河镇副镇长熊晓林告诉记者,每周至少有4个晚上住在镇里,干部驻镇并不仅是摆张床睡觉,而是随时为群众服务。驻镇干部晚上或去村里治安巡逻,或夜访民情,或与村干部交流研究工作……

祁门县城下横街被当地群众称为“麻将馆一条街”,部分党员干部出入其中赌博,群众意见很大,祁门县出台了严禁公职人员参与赌博活动的“六不准”制度。如今,下横街许多棋牌室的招牌已经摘下,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商铺。

“大吃大喝躲进了‘农家乐’”“干部家婚丧嫁娶等分批宴请收红包”“‘走读’干部晨来夜返躲避查岗”……群众反映,少数地方“小四风”由明转暗,穿上了各式“隐身衣”,以躲避上级监督,“希望有关部门能进一步拓宽、畅通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强化群众监督和评判干部工作”。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总结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各地坚持开门办活动,将群众的意见和需求当作作风建设“风向标”。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四风”问题,我省出台制度,开展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形象不佳的问题,构建促进勤政廉政长效机制。各地也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出台制度规定,整治“小四风”。

从严监督问责——

让制度“高压线”通上电

在少数党员干部眼里,“小四风”关乎小节,但不影响大局。实际上,“小四风”裹挟着民俗人情,危害面大,又常常发生在群众身边,严重破坏了党员干部形象和干群关系,直接污染了社会风气。

“从严监督问责,专项整治‘小四风’对塑造基层清廉务实政风大有裨益。”省委活动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作风问题要紧盯不放,从小事做起,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

为狠刹公款吃喝、收受红包等不正之风,省纪委抓住元旦、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点,组织明查暗访组,抽查机关单位,暗访酒店等营业场所,现场调阅单位公务接待审批单、发票等有关资料和凭证,重点检查公款大吃大喝违规行为。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去年9月份省纪委监察厅通报的3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中,“小四风”问题占了近1/3。在各地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中,“小四风”问题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省纪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各地都加强了对“小四风”问题的监督查处力度,许多党员干部因此受处分,有的还丢掉了“帽子”。聚焦“小四风”,各地还将制订更加细致的整治方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将继续加大查处和公开曝光力度。

日前,池州市石台县黄沙坑林场场长徐新安因公款吃喝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池州市纪委监察局通报曝光。“严格监督问责,真正为制度‘高压线’通上了电,让人不敢碰。 ”省委党校专家指出,严格执纪问责,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将成为作风整治“新常态”,但少数党员干部显然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新常态”。

持续深入推进——

力求整治“挖树断根”

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抓一抓就好,松一松就反弹。对此,全省上下都有着清醒的认识,并着力从制度建设入手,把整治“小四风”抓常、抓细、抓长。

霍山县探索创新,在全省率先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公”经费网络监管系统——智能阳光纪检监察管理平台,对各单位“三公”经费消费进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批、预警提醒等,通过科技手段为“吃喝风”穿上“束身衣”。去年一季度,40家试点单位“三公”经费支出都大幅下降,最高的降幅达49.6%,霍山县公务接待费同比下降了近三成。当地群众感慨:“吃喝风收敛了,干部的心也收回来了! ”

“按要求晚上住在镇里,虽然对家庭照顾少了,但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多了,业务提高了,与群众的交流也多了。 ”庐江县汤池镇社会事务办干部张劲松深有体会地说。张劲松家在庐江县城,但他每周四个晚上都住在镇里,有时还去村里走访,完成了从一个“城里人”到“乡镇干部”的转变。